如何透過數位科技來協助低碳轉型,改善製程技術、降低成本、增加營收等,並以淨零思維發展數位與AI科技,將是產業轉型維持競爭力的一大關鍵。台灣淨零排放協會理事長簡又新指出:「臺灣今年八月發布《碳費收費辦法》,十月完成費率審議,目前也完成碳費制度三項配套子法之公告,希望逐步輔導產業朝實質減碳方向邁進。碳權、碳費與碳關稅是為減少碳排放的三大政策工具。碳權透過設定排放上限並交易碳排配額,讓企業有經濟動機減碳。碳費是直接向排碳企業收取費用,鼓勵企業減少排放;費用常用於環境治理。碳關稅則針對進口商品,對高碳排放國的產品徵收額外關稅,以保護本地產業並減少全球碳排。這些政策共同推動產業減碳轉型,促進環境永續。」邵恩博組長表示:「(歐盟在全球碳排放治理中具有領導地位,結合政策創新與國際合作,積極推動低碳轉型。通過市場機制限制重工業和能源部門的排放,同時提高碳價格以促使企業投資綠色技術。《歐洲綠色協議》是其核心政策,目標是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最新政策方面,歐盟於2021年推出《適應55%目標方案》,涵蓋運輸、建築和農業等領域,並計劃實施碳邊境調節機制,對進口高碳產品徵稅以防止碳洩漏。此外,歐盟正推動加強可再生能源發展與提高能源效率,以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2025年的方向將聚焦於落實CBAM、加速氫能技術應用、深化綠色基礎設施投資,以及推進數位化與綠色轉型的結合。歐盟還將透過國際氣候合作,影響其他經濟體採取更積極的減碳行動,以鞏固其在氣候治理中的領導地位」。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蔡玲儀署長說氣候變遷跟各產業、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碳中和的重要性和應對氣候變遷的策略。她強調淨零轉型的急迫性,並表示台灣將透過推動可再生能源、跨部門合作和推行永續政策來減少碳排放。臺灣碳權交易所田建中總經理提到碳交易平台是一種市場機制,允許各國、企業或組織之間進行碳排放權的買賣,以推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隨著全球對氣候變遷的關注日益增加,碳交易被視為達成淨零碳排目標的有效途徑之一。中國鋼鐵公司吳一民處長提及中鋼作為台灣最大的鋼鐵製造企業,積極應對碳權管理與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為了降低碳排放及滿足國際碳減排要求,中鋼推行多項減碳技術與流程改進,例如使用高效能源技術、提升廢熱回收、導入氫能技術等,以降低生產過程中的碳足跡。台灣永續能源基金會研訓中心周麗芳秘書長講到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旨在針對高碳排放的進口產品徵收附加費用,以防止碳洩漏並支持碳中和目標。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高銘志教授則表示台灣在因應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方面的策略與法制發展。歐盟的政策旨在對進口產品的碳排放收費,眾志成城推動全球減碳行動。
台灣應見賢思齊,歐盟的政策設計,減少產業碳成本負擔。教授建議,台灣在碳費設計上該考慮國際貿易影響,並加強與產業界的合作,以平衡減碳需求與經濟成長,達到中庸之道,最終願景是提升台灣的國際減碳承諾,與全球減碳步調一致。

資料來源:社團法人台灣淨零排放協會



免責聲明:
1、本協會編譯、刊載於台灣淨零排放協會官網及〈會員雙週報〉電子報之文章本於引介國際環保趨勢及教育目的,不為營利使用。
2、任何一切因使用、改編本協會編譯之文章而招致之法律責任或損失,由使用、改編者自行承擔。



更多淨零排放新知,歡迎訂閱本會淨零雙週報:https://www.tnzea.org.tw/eforms.php?lang=tw&tb=1



for more net zero trends, please suscribe our biweekly report:
https://www.tnzea.org.tw/article.php?lang=en&tb=2

for more net zero activity, please browse  our events page:
https://www.tnzea.org.tw/article.php?lang=en&t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