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主席、亞塞拜然生態與天然資源部部長巴巴耶夫強調,透過有效的市場機制,每年可為各國實施國家自定貢獻節省高達2500億美元(約新台幣8.1兆元)的成本。「在每一美元都算數的世界中,這是不可或缺的進展,」巴巴耶夫表示,最終達成《巴黎協定》第6條協議是「早該完成的事」。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哲良指出,根據《巴黎協定》第6.4條規範制定的全球碳交易機制,相較過去通過第6.2條的雙邊交易機制,對台灣而言具有非凡意義。 這些跨國減碳成果被稱為「國際轉讓減緩成果」。然而,由於台灣並非氣候公約締約國,目前無法直接參與此種國際合作機制。若第6.4條建立的全球統一市場機制能順利實施,將為台灣提供更多參與國際碳交易的機會。劉哲良表示,最大的影響是,過去僅有台灣企業能夠透過國際碳權交易,實現企業碳中和的目標,而在該制度透過後,台灣也能以從國家層面協助一些島國和邦交國減碳,並將這些減排成果納入台灣的國家貢獻,作為達成自身減碳承諾的輔助途徑。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在COP28會議上,各國談判代表經過12小時馬拉松式談判後,仍將第6.2條和6.4條提案否決,不僅否定了監管機構一年來的努力,也為全球碳市場發展增添變數。為了避免討論再次出現延宕,劉哲良表示,本次會議首次採取聯合國監督機構在大會前就在內部通過執行草案細則和標準,才送交COP29談判代表審查。「這樣做風險很高,」劉哲良表示,因為第6.4條涉及聯合國監管權需要更多討論,但昨天會員國都基本認可該草案,只有細節的部分需要再送交專門的委員會討論。儘管COP29期間仍可能出現變數,但最終通過的機會很大,「可以說是大躍進,非常大的進步,」劉哲良說。儘管台灣受限於國際現實,僅能以非政府組織觀察員身份參與大會,今年首度設立COP29戰情中心,掌握大會動態並進行國際交流。環境部強調,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大會是全球對抗氣候變遷的最高平台,台灣政府部門、民間團體及企業界均積極投入,期能與國際接軌並分享在地經驗,並完整掌握全球氣候治理的最新發展。
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雖然我國無法實質參與COP29,但已有11個在氣候公約註冊的非政府組織透過其他管道積極參與氣候行動,包括在大會藍區舉辦周邊會議、設置展攤及相關論壇。彭啓明指出,昨日我國在大會藍區與帛琉展開會議,由帛琉氣候變遷辦公室主持,除討論台灣在小島國家氣候變遷議題上的角色,也分享台灣推動淨零排放的具體經驗。這些行動顯示,「台灣不只實質參與COP29,更在減碳工作上有所作為,」彭啓明說。此外,針對記者會上碳交所總經理田建中提問,若該全球碳交易確定實施,是否會對現行以清潔發展機制下建立的碳市場產生巨大影響?劉哲良則回應稱,由於當初機制不夠完善,上路後不僅未能有效帶動減碳,更造成包括歐盟碳交易市場在內的碳價低迷。儘管未來全球碳市場將轉向永續發展機制運作,且跨國交易的碳權需經聯合國機構審查核定後才能發放,但這主要影響的是國家間的交易。至於現有以企業為主的碳交易市場,只要有第三方認證,預期不會受到太大衝擊。
資料來源:ESG永續台灣
資料網址: https://esg.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90807/post/20241112003
免責聲明:
1、本協會編譯、刊載於台灣淨零排放協會官網及〈會員雙週報〉電子報之文章本於引介國際環保趨勢及教育目的,不為營利使用。
2、任何一切因使用、改編本協會編譯之文章而招致之法律責任或損失,由使用、改編者自行承擔。
更多淨零排放新知,歡迎訂閱本會淨零雙週報:https://www.tnzea.org.tw/eforms.php?lang=tw&t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