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全球永續發展與淨零目標,各行各業都不能置身事外。其中守護健康、培育未來人才的醫院和大學更是國家未來永續發展的重要基地。累積過去奔走全台倡議基礎,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今年首度開辦「台灣健康永續獎」與「台灣永續大學獎」,並於近日舉辦兩場次躍升研習會,鼓勵更多醫院和大學透過標竿學習,攜手提升永續作為,引領國家轉型。

TAISE董事長簡又新大使表示,去年聯合國COP28大會首度設立「健康日」,124個國家簽署「氣候與健康宣言」,足見氣候變遷帶來的健康危機,已經促使各國家決心將人類健康納入氣候行動核心,建立低碳健康體系;而大學是社會創新的基地、人才培育的搖籃,更扮演驅動轉型的關鍵角色。

也因此,基金會從2017年起深入大學校園、2023年起與各醫院連結,推動各醫院和大學重視永續議題,已經分別累積72家醫院和64所大學響應。對照全國醫院和大學數量,超過七成醫學中心、逾六成高等教育學府師生都已經陸續了解永續發展的意義和重要性,同時致力開辦講堂、論壇、工作坊和各種競賽,期望提升各醫院和大學的永續影響力,帶動整體社會前進。

【衛福部:健康永續關乎每個人】

呼應簡又新的看法,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提醒,淨零轉型勢在必行,且與每個人的生活有關。尤其氣候變遷直接或間接損害人民健康,熱浪、空氣汙染、或各種傳染性疾病,不僅帶來個人健康威脅,也會加重醫療體系的負擔。她認為,台灣的醫療體系的創新與動能充沛,學習能力也很快,鼓勵所有醫院與政府政策同行,跟著國家方向邁向淨零未來。

她補充,衛福部目前已經訂定「推動醫療院所淨零碳排計畫」專案,目標今年輔導20家區域醫院和地區醫院,而且要至少要有8家提出ISO14064-1申請書或意向書,也會輔導另外20家提出節能減碳報告,還要訂定淨零碳排指引,同時辦理人員培訓和觀摩分享,呼籲各醫院一起「做就對了!」

臺北市立大學衛生福利學系主任、TAISE社會影響力中心秘書長陳永仁也鼓勵各醫院,儘管過往醫學教育體系缺乏永續或氣候變遷相關課程訓練,但在衛福部、基金會和醫院合作下,已經陸續規劃相關課程,包括新光、北醫體系等醫院也已經開始受訓。永續醫務管理固然是新興學科,但及早學習就能更快上手,各醫療體系間相互學習,落實夥伴關係,更能凝聚醫藥產業鏈,完善醫療永續生態系。

【掌握大學特色 發揮社會影響力】

長期關注大學永續發展,臺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主任、身兼TAISE台灣企業永續學院秘書長郭財吉分析包括THE Impact Rankings和QS的永續大學排名指標,對照全球和國內績優永續大學表現,建議各大學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作為總體策略架構,用以制定校務目標和策略,尤其當教學、研究或治理能更進一步與SDGs連結時,更有助學校與國際交流。


他提到,各大學都積極期待拓展國際關係,而SDGs正是當今國際間共同使用的語言,不僅能更快拉近溝通距離,還能從中探索發現研究相關利基,提高大學永續發展價值。以國立成功大學為例,很早將SDGs納入校務策略發展,主動接獲世界大學聯盟(WUN)邀請加入網絡,連年登上國際影響力排行榜。

郭財吉比較,企業推動永續可以創造永續績效和商業價值,對於大學來說,則能夠過符合國際規範的永續報告與評比,追求並擴大學校的影響力。每一所大學特色各不相同,不必樣樣精通,選擇發揮自身擅長的重點領域,更能創造特色。

【地方到國際 永續夥伴同行共榮】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校長武東星支持郭財吉的看法,他以暨大為例,學校與地方政府、民間團體合作,推動各項永續發展計畫,協助地方鄉鎮市推動水沙連區域合作,還參與偏鄉教育、長照服務、推動綠色農業、發展生態觀光,積極和所在區域共榮。而在國際交流上,則以永續發展為核心,推動永續發展教育與研究。

即使身處都會區,沒有大片山林和自然資源,但逢甲大學校長王葳也帶領團隊積極建立完善的永續發展治理架構,制定永續發展政策與目標,定期發布永續報告書,並設立永續發展與社會責任處,持續參與國際永續對話。

至於大學最重要的教學與研究核心本業,暨大將永續發展理念融入各科系課程中,並開設永續發展相關選修課程,鼓勵學生探索永續發展議題;而逢甲更選送教師參與永續管理師證照課程、組成教師社群,再結合學校特色專題研究課程,帶領學生共同成長。王葳說,目前全校七成課程都對應永續發展目標,搭配社會服務行動,有信心能培養出更多具備行動能力的永續人才。

資料來源:https://www.ctee.com.tw/news/20240504700014-431208
更多淨零相關活動,歡迎瀏覽本會活動網頁
https://www.tnzea.org.tw/article.php?lang=tw&tb=3
更多淨零排放新知,歡迎訂閱本會淨零雙週報
https://www.tnzea.org.tw/eforms.php?lang=tw&tb=1